歷史沿革
本校的前身為日據時期之「臺北帝國大學」,成立於1928年,也就是中華民國17年,日本的昭和3年。
民國34年,我政府對日抗戰勝利,臺灣光復,於11月15日接收完成接收工作,
改制後更名為「國立臺灣大學」,由羅宗洛博士擔任首任校長。
臺北帝大採行講座制度,其初設有文政及理農兩個學部,
第一屆學生59人,1945年光復前擴展為文政、理、農、醫、工5個學部,有學生382人。
接收改制後,依照我國學制,分設系、科,「學部」改稱「學院」,
並將文政學部劃分為文學院及法學院,再加上理、醫、工、農共為6個學院、設22系。
學生人數在34學年度為179人,之後,院系逐漸增加。
民國56年開辦新制夜間部,76年成立管理學院,82年成立公共衛生學院,
86年成立電機學院(89年更名為電機資訊學院),88年原法學院更名為社會科學院,
所屬法律學系改制為法律學院,夜間部與推廣教育中心併編為進修推廣部,
91年農學院易名為生物資源暨農學院,92年增設生命科學院。
至2009年止,本校已發展成為具有11個學院,54個學系,
100個研究所(其中91個所設有博士班,100個所設有碩士班),
另設有人口與性別、凝態科學、生物技術、生物多樣性等4個校級研究中心,
連同進修推廣部,學生人數已超過3萬3千人。
未來展望
本校為我國在臺灣地區惟一之綜合性高等教育學府,肩負高深 學術研究及教學之重任,並在強調基本理論之純學術性研究與提倡 學術思想之自由學風之下,自始即朝著人文學、社會科學、生物科學及物理科學四大領域之目標發展,且配合國家及社會發展需要,將賦有致用性之科系發展為專業學院,並興建現代化圖書館,使本校之結構更臻完善。
本校既為國內主要之綜合大學,自應擔負起培養我國高級研究及實務人才之任務,以逐漸減少對國外大學之依賴。為達到此一目標,在學生組成方面,本校希望增加研究生之人數,減緩大學部學 生人數之增加,而在研究生人數中,則以提高博士研究生之比例為 重點。此種調整不僅可配合國家發展對高級人力之需要,同時也有助於教師研究水準之提升。
過去,本校以畢業生之優異成就享譽國 內外,近年來開始以教師之研究成果爭取校譽,未來希望在兩方面都能表現世界一流學府水準。為利研究工作之進行,結合大同專長之研究人力,凝聚研究能力,今後將鼓勵教師研究群,成立研究中心,以及跨院之科技整合研究中心,如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及凝態科學研究中心,有系統地推動研究工作。
認識台大 http://www.ntu.edu.tw/about/emblem.htm